今年以来,宝鸡市渭滨区紧扣打造西部最佳投资发展环境和西部最佳宜居宜业环境“双最佳”目标,持续深化以学经理树牢市场理念,学“店小二”树牢服务理念,争创西部最佳投资发展环境为核心内容的“双学双树一争创”活动,扎实推进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倾力打造“五心服务”模式,全力创建“‘渭’您服务”品牌。

落实政策舒心。渭滨区工信局大力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物资、解难题“三送一解”活动,制定包抓联系帮扶企业工作台账和包抓项目对接台账,区领导带队逐一走访115户“五上”企业,主动上门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安排疫情返岗“专车”为企业接送用工500余人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复工率均达到100%。区税务局深入开展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大派送活动,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7482万元。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开通“绿色通道”,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1370笔90亿元,为3家交易板挂牌企业兑付奖补资金60万元。

规范服务顺心。渭滨区行政审批局扎实推进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区行政审批大厅正式投入运行后,138项行政许可事项、441项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分类、集中办理,8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9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行政许可项目目录管理制度,按照一事项一标准、一项目一流程原则,编制公开办理条件、流程环节、时限要求等事项要素,构建“全事项、全过程、全环节”的行政审批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行并联审批、联审联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服务方式,严格落实窗口办理事项《受理通知书》《一次性告知单》等制度,让群众看得清、跑路少、办得快,真正实现政务大厅“一窗受理”、关联事项“一链办结”,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

帮陪代办省心。渭滨区行政审批局针对企业办理环评、土地、工程建设等手续问题,建立主管部门帮办、陪办、代办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服务团队、一跟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模式,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为企业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区行政审批大厅设置企业服务专区,专设“企业之家”窗口和总部经济服务窗口,建立证照办理“绿色通道”,把为企业服务的银行开户、公章刻制、税务申报、政策兑付等事项集中办理,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优质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725户、“五上”企业15户,成功签约延长石油能源交易中心等总部项目34个,完成注册落户14户。同时,在桥南街道办龙山路社区启动“同城通办”试点,首期开通办理、查询、帮办代办类事项45项,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金牌店小二贴心。渭滨区行政审批局制定了《渭滨区政务服务“金牌店小二”活动实施方案》,对政务服务工作人员实施“日巡查、周检查、月评比、季考核”的考评机制,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设立群众“找茬”窗口,通过听群众“说”诉求、请群众“评”服务、向群众“讲”政策、让群众“享”成果等活动,搭建简便、快捷、高效的政群沟通交流平台。设置“创优评差红黑榜”,让办事群众、义务监督员等直观了解窗口人员的工作表现,促进窗口监督工作由以往的“重结果”向现在的“重过程”转变,推动窗口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特色服务暖心。渭滨区行政审批大厅、公共服务大厅全面实现免费刻章、免费复印、免费邮寄、3小时内免费停车、免费wifi、免费咖啡茶水的“六免费”服务,向有需要的办事群众提供预约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批量服务、上门服务等特色服务。全区各镇(街)、村(社区)也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积极创新服务模式。经二路街道办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和社区微治理,给城市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姜谭路街道办针对工厂职工生产任务重、请休假难等问题,给职工提供帮办代办服务;高家镇开设支农电话,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有特色、接地气的创新举措,为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渭’您办”“‘宝’满意”的政务服务。(史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