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明珠 生态镇巴

来源:视界观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0-27 10:57:56
西北独有的苗家寨,亚洲最大的巴山木竹林,全球海拔最高、世界第五大天坑圈子崖天坑,这些奇特罕见的景色都在镇巴县,还有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碾子娅古镇。那些夕阳下的古旧宅院,色彩斑驳的雕梁画栋,坑坑洼洼,长满青苔的青石板路面,记录着光阴的长短,岁月的沧桑。步入其中,时光慢了下来,天色暗了下来,内心也静了下来。在这里,小酌慢饮一壶泉水泡的清茶,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就是美好的镇巴。
风景如画的镇巴县兴隆镇水田坝村茶园
  镇巴县是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的食邑之地。地处大巴山腹地,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融三秦文化,汇蜀汉遗风。丰富的文化积淀造就了镇巴独特鲜明的文化魅力,镇巴民歌列入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次在中省赛事中大放异彩,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
正在建设中的西镇高速
  秦南界蜀亘巴山,入境盘龙小终南。独特的地理区位造就了镇巴县神秘的生态文明和富饶的物产资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48%,年均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40天,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陕南唯一的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在被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汉中天坑群中,镇巴县有天坑19个,被评为陕西省地质公园和陕西“十大地质名片”。此外,镇巴县还是红色旅游县,1932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县域西南部建立了陕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神秘美丽天坑
  近年来,镇巴县立足县情,紧扣标准,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各项工作有力推进,亮点纷呈。他们运筹帷幄,多方抓手,促进全域旅游,旅游人气日渐旺盛,旅游贡献日益凸显。
  加大旅游宣传推介。2017年4月,镇巴县分别在黎坝、青水镇举办春季旅游文化专场推介活动,成功签约虎桥、国际旅行社,开通以县城、草坝、青水、黎坝为主要景点的镇巴“二日游”旅游专线。2018年,先后赴重庆、西安、银川参加了2018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推介发布会暨“乘高铁游汉中”全域旅游推介活动、同年7月又赴港澳参加由市政府主办的名优农产品旅游商品推介及招商引资活动,并与多家香港企业签订了《镇巴县旅游项目合作协议》。2019年,先后赴北京、成都、南通等地参加了“汉中旅游推介会北京专场”和“陕南三市推介会”“全国森林旅游节”,将镇巴腊肉、香菇、茶叶、树花菜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向市场,反响很好,进一步扩大了镇巴县的知名度、美誉度。
  推进全域旅游创建。根据全域旅游的相关政策和方案,指导观音、兴隆、青水、黎坝等镇抓住旅游发展先机,因地制宜,在移民搬迁、脱贫攻坚、集镇建设及美丽乡村打造时,充分挖掘植入本地生态、人文、历史资源,将旅游与文化、扶贫、农业等融合。
  2017年,青水镇朱家岭村成功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镇巴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满足游客入境的旅游咨询服务及餐饮住宿需求,黎坝、青水等设立了咨询服务点,建成乡村电商平台及农特产品展销点,实现地方特色商品产品线上线下销售。2018年,黎坝镇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黎坝镇柳营村成功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兴隆大桥梁茶园成功跻身中国十大最美茶园行列。2019年,镇巴县级旅游集散中心项目成功推送并启动建设;渔渡生态旅游景区一期项目——巴山玉溶洞主景观工程全部完工,洞外附属工程加紧建设,全力为开园运营做好准备;草坝景区顺利通过3A级景区验收,并于12月举行了国家级AAA景区授牌仪式;观音山景区、楮溪源景区、巴山文旅小镇等重大旅游项目顺利推进,超任务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黎坝晨辉
  他们还认真践行新三年“厕所革命”行动,科学布点,严把标准,建管并重,2017-2019年,高标准建设旅游公厕26座,并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抓住“汉家乐”申报机遇,指导县域企业成功打造独具镇巴文化和饮食特色的“汉家乐”4家。2020年3月6日,农业农村局组成工作组派驻渔渡旅游景区,指导督促巴山玉溶洞建设进度,实现了五一顺利开园,市场反响非常火爆。
  光伏电站新业态促进旅游产业放异彩。全县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1座,装机总容量7500千瓦,共关联27个贫困村1351户贫困户,全部确权到了27个贫困村村集体,实现了27个贫困村村集体净增资产6258.33万元。2019年累计发电440万度,实现预计收益374万元,完成年度收益分配108万元,27个关联贫困村村集体和1502户贫困户获得收益分配。
  精心打造旅游新名片助推旅游业蓬勃发展。打造草坝3A级景区及“美丽山乡•大美黎坝”“秦巴秘境•魅力苗乡”“茗茶之乡•水韵兴隆”“世界天坑•民歌镇巴”等旅游名片,对观音叶菩提茶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巴山铁路文化旅游、镇巴县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持续推进,促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强劲助力贫困群众增收。
  旅游人气日增,成效显著。据统计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5.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5亿元;旅游产业安置劳动力(短期务工)423户782人,实现人均年收入1.5万元;吸收贫困户务工(长期务工)541户1020人,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7.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4亿元。旅游产业直接带动700户3510人口脱贫,实现人均年收入1.7万元。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9.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9亿元,通过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300户971人,其中深度贫困村35户117人,实现扶贫增收222.2万元。
  三年来,通过加大旅游宣传营销、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净化旅游市场、优化旅游环境、强化服务培训、拓展旅游线路、创新带贫等方式和方法,有效提升了旅游品质,草坝、青水、黎坝、天坑等乡村旅游景点备受游客好评,旅游人气日渐旺盛,旅游贡献日益凸显,来县游客较前几年增长达74.29%、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达到80.93%。
  镇巴县除了旅游人气日渐旺盛,旅游扶贫成效日益显著外,还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运筹大产业,布局大扶贫,牢牢将4万余名贫困群众牢牢嵌入产业链中,实现了产业发展稳步推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财政资金持续投入,金融扶贫锦上添花。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是关键,该县严格执行中、省、市相关规定,财政涉农资金应统尽统,产业投入稳步增加。近年来,全县整合涉农资金达到128557万元,其中用于产业脱贫资金81549万元,占比达到63.43%,重点支持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奖补到户、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培育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赤南镇袁家坝村蚕桑种植基地
  4+X产业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贫困村全覆盖。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和蚕桑、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培育贫困村、贫困户中长效增收产业,促进贫困村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
  狠抓农产品品牌建设,产销对接成绩斐然。围绕打造陕西“高山有机茶第一县”目标,立足优势资源,抢抓机遇,优化投入,扩基地、强加工,树品牌、重市场,先后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乡”,多支茶叶获得国际金奖。镇巴腊肉、黑木耳、香菇、树花菜、大黄、花魔芋、天麻相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21个,启用农特产品公共品牌“源味镇巴”。建成陕西首个县域自建电商平台“秦南易购”,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培育电商经营主体243家、微商800余人,2019年交易额达1.45亿元。
  “我来镇巴13年半了,为老百姓做了一些事,老百姓也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理解!镇巴接下来还要鼓足干劲,为大巴山深处的老百姓蹚出一条致富路,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镇巴县委书记赵勇健表示。在书记的带领下,镇巴县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扶持和服务职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不断强化资金、技术和销售保障,为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镇巴县结合县情实际,秉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市场导向”基本原则,把握“长中短结合、以现有产业项目为主、紧跟市场趋势”三个维度,结合“县级主导产业引领,镇办一村一品支撑,农户特色种养筑基”空间布局,科学确定产业扶贫项目。一是持续发展四大产业。将茶叶、畜牧、魔芋和中药材确定为全县四大主导产业,强化扶持,优化服务,突破发展茶叶产业,规范发展畜牧产业,稳定魔芋种植面积,加快发展中药产业,到2020年,全县优高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生猪饲养量稳定在80万头左右、白山羊饲养量达到50万只,魔芋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使“四大产业”成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骨干项目。二是全面培育一村一品。突出一村一品发展定位,按照有特色、有基础、有主体、有效益、有市场的“五有”要求,因地制宜发展蔬、果、菌、畜、禽、渔、蚕、蜂、药等产业,涌现出生态黑猪、红皮大蒜、油菜育种、花椒种植、辣椒基地、天麻栽培等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群众参与度高、投资见效快,既调动了当地贫困群众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又为其他镇村推进产业扶贫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三是鼓励农户小种小养。以“小规模、大群体、快见效、广覆盖、可持续”为形态,建立奖补激励机制,鼓励贫困群众发展适度规模种养业。
兴隆镇集镇全貌
  (二)选好市场经营主体。将选择经营主体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坚持落实“三优先”原则。一是在现有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中,优先选择省市认定的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它们经济实力强、市场意识强,是产业扶贫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二是强力推进“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带动工程,在全面培育经营主体和产业大户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本镇本村的种养大户和产业能人,他们熟悉当地情况,贫困群众对他们也知根知底,实现合作共赢的基础较好;三是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对人品好、肯实干、懂市场的经营者优先选择。
  (三)建好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持续探索和工作实践,初步建立了四种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经营参与。经营主体负责解决市场、技术、管理等问题,贫困群众参与生产活动,政府通过资金扶持等措施建立联结机制,保证群众和企业在产业发展中都有收益。二是就业带动。经营主体就近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务工,让贫困群众赚取工资收入。三是入股分红。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三变”改革试点。使贫困群众通过经营参与、就业带动、入股分红等多种模式参与经营主体发展,实现增收脱贫。
镇巴参加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获最高奖项文华剧目奖 (2)
  新时期,镇巴广大干群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陕川渝毗邻地区经济大县、文化名县、生态强县“三大定位”,坚定实施生态文明引领、脱贫攻坚保障、项目建设带动、基础设施提升、城乡一体支撑、文化旅游融合“六大战略”,全力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活力、幸福“五个镇巴”。
  本组稿件来源于《视界观》杂志第71期“旅游视界”,《视界观》杂志第71期于2020年9月出版。
  
责任编辑:张娜

上一篇:吴哥古迹:还有许多待解之谜

下一篇:跨省游恢复“满月” 国内旅游业正迎来快速复苏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