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联姻”脱贫攻坚——尔林兔探索扶贫新途径

来源:视界观网    作者:张小编   发布时间:2020-12-14 14:10:28

  这里星空为窗,草原为榻,举头有光、低头有花。这里可以体验吞吐万丈长虹的草原游侠男儿,感受额下纤眉似月的江南芷兰美女。牧歌田园,原乡小镇的尔林兔正在以崭新的姿态阔步前行。
  近年来,尔林兔高度重视“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托起了“让青山绿水流金淌银”的旅游富民新希望。
  草地上的景区 绘就脱贫最美底色
  向远方望去,青山巍巍,浮云轻飘。近处碧草繁茂,野花竟放。抬眼望去,天地相融,草肥水美。……走进尔林兔镇大草原旅游开发项目,景色让人眼前一亮。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连杂草横生的草场。
  所谓靠山吃山,几年前尔林兔大草原能给予附近村民的,只有那一片草原,由于草原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土壤环境,种植在这里一直不能取得很好的收益,加之积年累月的放牧,让尔林兔大草原变得有些破破烂烂。
  说起这里,今年55岁的赵怀表颇有感触。他和父亲世辈都住在村里,家里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的玉米和养殖的羊子,对于一家4口来说捉襟见肘。“那时是真穷。”赵怀表说。
  2019年,尔林兔镇党委、政府决定实施尔林兔镇西葫芦素村万亩草原保护性开发项目。2020年8月,尔林兔镇西葫芦素村万亩草原正式投入运行。草原也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尔林兔镇党委书记焦艳霞介绍道,项目开始后,我们根据草原原有状态,对被破坏的植被进行修复,在此基础上依据原有的树木和湿地修建了林中栈道和湿地栈道,并对原有湿地海子进行提升,形成草原中的“天池”,同时在道路两边栽种花海,并利用原有道路修建了一条音乐公路,让原本平淡的乡村道路充满了韵律,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经过改造,原本杂草横生的草原焕然一新,并在草原南侧种植适应能力强的草花,打造千亩乔灌草花相结合的多层次绿化景观。尔林兔大草原也旧貌换新颜,成为了尔林兔全域旅游的又一新向标。
  度假区建成后,西葫芦素村在草原上依势成立了村集体经济,投入了5座蒙古包、3辆观光游览车和沙地摩托等。该村村支书白光军介绍:“万亩草原旅游项目中,我们村就雇用了村内的15人。仅今年8月份的草原嘉年华活动,3天就让我们前期的投入收回了20%,我们现在对草原的旅游开发是信心满满。”
  大漠里的渔村 映衬扶贫秀丽篇章
  碧波荡漾的鱼塘,郁郁葱葱的绿植,美丽典雅的蒙古包……在尔林兔木独兔村,入眼的景色和人们预想的不大一样。
  由于位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这里曾经是个黄沙满地的地方,一起风,漫天的黄沙遮天盖日,什么都看不到。
  “那是以前啦。”村民王万胜笑着说道。“今年运行的大漠渔村让我们陕北也有了江南味道,现在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这儿一下子就变“洋气”了。
  走进现在的木独兔村,农田、村落、渔池、沙丘相互映衬,高低错落,共同形成了一道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优美渔村风景。木独兔村的大漠渔村于2019年开建,今年正式投入运营,集购物,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今天的木独兔,既能汲取传统农耕文化的营养,又能领略草原游牧文化的豪迈以及江南渔村文化的温婉。
  村支书张增习感慨:“大漠渔村建好后,木独兔摆脱了单一的种养殖收入模式,我们村内还新修了9个民宿用于接待游客,现在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好政策带给我们的好生活。”大漠渔村运行之后,群众也跟着受益,家里种的蔬菜和养殖的牛羊鸡都可以直接卖给渔村的食堂和村里的民宿,消费扶贫的市场在尔林兔就落地生花。
  如今,村民们每天都会到渔村走一走,不仅是这里独秀的风景,“一圈下来5000多步,就当是每天的锻炼了,何况每年还给村里和我们带来分红呢。”村民杜卫扣笑着说,“可得看好渔村了,以后的生活还指望这片好风景呢。”
  合作社里的手艺人 迈向共同小康征程
  每年5月份,都是柳树和芦苇盛开的季节。蓝天白云下,柳枝舞动,芦苇荡漾,每一帧都如诗如画。
  生活在尔林兔上的人,有的发展牧业,养牛养羊,实现增收致富;有的传承柳编技艺,将对家乡的热爱通过“一拧一掰”传到远方,日子也像那攒动的芦苇,舞动出了它们各自的旋律。
  来到尔林兔镇袁家圪堵村经济联合社社区工厂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员工个个“身怀绝技”,只见她们左手掰起柳条,右手匀速地缠绕,柳条和蒲草就在在他们的手上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艺品,现已制作出蒲条制作的汽车坐垫、办公椅坐垫以及柳条编制的各类油篓、酒篓、花篮、花瓶等。
  尔林兔镇袁家圪堵村村民白加飞说:“我编这一个有一个半小时就编好了,我们一天上8个小时班,能编这样6个,我们厂里边给我们挣100元,去年我做了80天,家里没有要紧活,我就来这里上班。”
  合作社是2019年5月1日成立的,现有成员39个人,加上扶贫资金支持,建成了柳编厂房1处,新建厂房有395平米,村支书袁明荣介绍,贫困户可以在合作社帮忙,农忙的时候,大家可以先照顾家里的事,接到订单后,大家再来工厂上班,这样他们每个月就能额外有5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的合作社已带动1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现在,合作社的产品主要还是在当地销售。“最近我们在探索“农业+旅游+柳编+康养”为一体等产业新模式,之后更要将我们的柳编制品卖的更远”。
  鱼塘边上的致富经 摘帽贫困破浪起航
  漫步走在波光粼粼的鱼塘,看着随风转动的转运长廊,那独具风情的小木屋和岸边伫立着的蒙古包,在吧吓采当村的人民心中,映照着脱贫致富的决心。
  位于镇区27公里的吧吓采当村,是尔林兔最远的一个村子,也是2018年刚脱贫的贫困村。村里一直以传统种养植为主,收入来源单一,2018年来到村里的第一书记贺鹏飞看到村里这个样子,他暗自下定了决心......
  得益于尔林兔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贺鹏飞和村两委干部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目光投向养鱼业。到哪里开发鱼塘?他们看中了位于村委会东南边的一块土地,这里地势平坦,水位只有2米左右,刚好满足鱼塘的修建需求,“光有鱼塘是留不住人的,我们还要新加一些娱乐设施,咋们再投资弄个风车转运长廊和木屋这些游玩设施”,贺鹏飞在会上提出了这些要求。
  方案敲定后他们又深入群众家中,做群众思想工作,并召开群众大会进行表决,村内以土地入股,由村委会筹措资金开发鱼塘,由村民合作社自主经营,聘请能人负责生产管理,村委负责监督,收益按利润分成,村集体经济占40%,入股农民占60%。
  在尔林兔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吧吓采当“昭君小筑”休闲垂钓度假村在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鱼塘面积达21亩。今年6月,投入了5000余斤鱼苗。鱼塘配套种植鱼料草30亩,采取纯草生态喂养,不投放其它饲料和食物。集精养、垂钓、乡村休闲游为一体的生态基地在吧吓采当冉冉升起。
  该村村支书郝彩虹介绍道,“今年运行了2个月,我们的收入就达到了6万元,净利润达1.8万元,而且我们都优先采购贫困户的农产品,集体经济富起来的同时,让贫困群众也收益,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提升我们的集体经济水平,让吧吓采当贫困村这个帽子,摘的远远的”。(孟庭)
责任编辑:张小编

上一篇:榆阳区全面部署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下一篇:神木市西沟街道:党建引领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