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里镇:瞄准靶向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视界观网    作者:王宏林   发布时间:2022-04-06 13:55: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安里镇紧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理念,凝聚工作合力,在产业转型、环境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瞄准靶向持续发力,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抓产业转型口袋“鼓”起来
  农业品牌建设是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安里镇充分利用良好的气候和区位优势,聚焦优势产业、优势单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聚力打造新型“郊区经济”。
  在稳定全镇粮食总量的基础上,按照“两带五区四基地”的发展思路,持续培育壮大苹果、金银花、甜瓜、乳瓜、冬枣等特色农业产业,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业态。目前,全镇发展设施大棚1000余座,面积突破3000亩,辐射带动产业发展5000余亩。果蔬年产量达到5万余吨,产值4500余万元,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镇农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安里镇设施农业一直以来的发展理念。近年来,安里镇涌现出一批以翟书民同志为代表的致富带头人。他们先人一步摸索经验,推广技术,为全镇产业升级转型闯出一条路子:甜瓜果皮平滑,皮薄肉脆,口感酥甜,营养价值高;苹果色泽鲜亮,个大肉甜,清脆水润,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如今,“甜过初恋的‘清香脆玉’”甜瓜已成为安里地理品牌标志。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仅在产业发展方面开辟新路径,还为我们联系搭建了销售平台,让乡亲们的口袋也一天天‘鼓’起来。我这一棚圣女果,两三天采摘一次,产量最多时候达到了500斤,那一天就卖了近6000元呢!”近期,刘卓村书民家庭农场新推出的“七彩”圣女果也受到了周边市场的青睐。
  抓环境治理村庄“靓”起来
  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突破口,坚定实施好“131133”工程。重点围绕农村柴草堆、垃圾堆、杂物堆等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清理,以房前屋后、村主干道等重点区域进行深度清洁。在机关建立“环境卫士”监督机制,在村级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红旗黄牌”评比制度,激发人人发现问题、参与整治的内生动力,形成干群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安里镇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美化行动,不断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提升,为乡村振兴增添靓丽底色、注入新活力。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3次环境卫生观摩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农户共计3000人次,动用机械100台次,拆除残垣断壁25处,取缔非正规垃圾点5处,清理垃圾1100余吨,清理道路12条50公里。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提升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抓乡风文明精神“富”起来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安里镇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紧抓乡风文明的“牛鼻子”,推动家风家教传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良好的家风民风成为乡村振兴的闪光点。好的乡风,有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家风则是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处事,当守诚信”“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治家”……安里镇东富庄村家家大门上都悬挂着一块醒目的家风家训牌,提醒各家各户时刻按照家训规范言行。整个村庄,院落干净整洁,村民热情淳朴,孩童言笑晏晏。
  东富庄村始终将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重视乡风家风的传承教化作用。由村党支部发起组织,成立编委会,邀请专业人员,搜集文献,查阅档案,历时3年8个月,编纂完成东富庄村志,成为全市第一个拥有完整村志的村庄。据悉,该村志已被省市县图书馆收藏。随后,村上又成立机构,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收集整理良好家风家训,经专业人士多次推敲修改,由村上统一规格后制作成精美的小牌悬挂在大门上对外展示。
  通过观摩学习东富庄村工作经验和做法,在全镇推动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共识,引导群众弘扬时代新风。随着家风家训宣传工作的深入,培育好家风在安里蔚然成风,进一步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为建设绿色活力富裕明朗的“四新”澄城贡献力量。(王宏林 通讯员 奚恩惠)
  
责任编辑:张娜

上一篇:安里镇:召开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政策暨乡村振兴培训会

下一篇:财政局扎实做好基层政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