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评论家何俊锋画评/暖玉/用油画语言诗意的抵达生活

来源:视界观网    作者:何俊锋   发布时间:2020-05-07 15:43:28
暖玉的名字一如她的诗和她的画一般诗意,像一块被生活暖热了的润玉,质朴而又高贵。生活中的暖玉把生活过成了诗歌和鲜花,一手写诗,一手做画,身上永远都有一股蓬蓬勃勃的正能量。她的艺术创作用诗歌与油画双轮驱动,相互融入,相得益彰,一直秉持突破与蜕变的理念,追求个性和自然的本真,用厚重且富有质感的油画语言,诗意地表达一种精神和情怀。
  艺术是相通的,油画不同于其它绘画的语言特性。虽然是舶来画种,但完全可以用诗歌的意,表现与中国人的审美传统和理想相通的精神内涵。在现代和后现代的现实处境和艺术语境中,暖玉持守着的仍是没有被现代尘埃污染的古典审美情趣。曾经是服装设计又是诗人的暖玉,是一个深谙西方油画艺术精髓、同时又根植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人。她认为:“油画其实是一部由色彩构建的个人心灵史。诗意的写实就是我的个人追求,这其中包括对色彩、造型、用笔的运用都有一定的实践和思考,这些纯属于绘画本体的东西和内容无关,但它与文化和精神密不可分。”暖玉一直在用油画这样的形式创建一种个人化的心灵图式。也的确是年复一年的在不断地自我发现、自我超越、蜕变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路。或许她本人也无法用语言来完美诠释绘画创作的心理动因。但毋庸质疑,一切艺术形式都将服务于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表达而不会是别的。“我的生活很单纯,写诗、画画、听听音乐。我穿漂亮衣服,是因为我喜欢把复杂的生活简单化,这是让有限的生命创作更多好作品的唯一选择……”暖玉的话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东西,眼睛一向被人们誉为心灵之窗。是啊,“眸上心痕”。暖玉说:“人首先要安顿好自己的灵魂,尤其是诗人或者画家,坚守自己的一方心灵领地,是最为重要的。”
  暖玉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浓郁的人文情结,浸透着一种生命的芬芳。她的审美体系完全是东方的,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对自然境界的神往,同时超然物外的处世风格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她认为“一直向往世外桃园的生活,自已也不敢说我已找到了最好的、其码我找到了最合适自己的方式。”
  暖玉的作品以地域风景的唯美典雅而著称,其作品摒弃了客观再现,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意象的瞬间撞击和组合,语言的变形和隐喻构式的整体象征,使作品的画面赋予了更丰富的诗意。暖玉在创作中注重心意和情景融合的意境,以自已诗人特有的形式特征,语言形式与文化内蕴构筑出新的艺术图式,表现出强烈的地域凤情和本土特征,以自然风景的提纯表达勃然生机的诗境,其画面语言率意、纯真、雅致,随情而走、随境而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或壮丽唯美,或清新逸隽。她的油画创作题材丰富,她画额尓济的胡杨,画出水芙蓉、画蒹葭苍苍,画泸沽湖的静谧、纯粹、辽远。她笔下的田园小景淡远清新,有一种少见的纯稚和阳光;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普通人,她总能生动地捕捉并表达出他们的淳朴与善良,质朴无华。走进暖玉的作品,仿佛进入一个梦幻的世界。从宁静田园、斑斓沃野、迷幻芦苇,到静谧村落,以及村落与山野之间点缀的牛羊狗、鸡鸭鹅等飞禽走兽,信手拈来。在西方现代主义兴起的早期阶段,很多艺术家都强调简化客观对象的重要性,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客观对象的束缚。而暖玉在写生的过程中,有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和独特的语言,她大胆探索,不断打破原来套路,重色彩节奏、重画布底色。她将丰富的肌底、响亮的色阶巧妙与对象契合,羽化随形,再深度萃取与凝练,既让绘画获得了一种颇有意味的现代感,又保持了艺术家本原的气场,这种状态是无法模仿的。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其实,暧玉的风景都是我们熟悉的、平常的生活景致。然而,在这个物质社会功利纷繁充斥眼球的时代,很少有人愿意真正沉下心来面对自然、面对自我了。不由想起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暖玉便是这样,对于身外非艺术的东西关注得很少的人,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艺术“隐士”。她的心早已经脱俗于这个喧嚣的世界,同时又走出了客观风景的局限和内心固有的丘壑,开始了主观风景的随意创作。从夏日的朗朗阳光到风中蔷薇的甜香、从翱翔在高空的鸟儿到呢喃的归燕,就足够看出生活中人们对自然媲美景象的向往,也能看出暖玉在细节上追求某种意义上的完美。她经常与一群女诗人油画家们去全国各地写生,“每每写生回来,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对半成品进行再创作,揉进心里最想表达的一些情愫。这个打破、蜕变,又重构的过程,就像秋风吹黄了夏日的绿,凋零的是落叶,带来的是新生。”暖玉的话语深邃、清朗,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啊!透过画面那一条条青翠欲滴的藤蔓,可以看见晨光下粼光闪闪的小河,宛然还听见一阵嬉戏的笑声掠过水面,惊跑了觅食的鱼儿。如果你顺着那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穿过密密层层的树林,便可见炊烟缭绕的村庄、平常的农家小院、晚归的牧童,它们在夕阳的背景里凝固成一种悠远,就像啜饮一杯陈年老酒,满心满身的醇香。还有那些零星点缀在风景里劳作的农夫,即便他们的背影是静默的,但很亲切。那轻袅的炊烟、涟漪的池塘、河畔的行舟……无不散发着一种乡土特有的淳朴气息,氤氲着楚国大地的潮湿。我惊叹:要抵达这样一个境地,非人力所能及,即使你有非凡的毅力和刻苦耐劳的精神,若你没有对于色彩的天生敏感与独出机杼的表达,你也无法抵达。在暖王看来:这是精神上的一种需求,始终坚守自己的创作理念,那就是生活永远都是艺术的中心。她喜欢在青山绿水间用或古典、或明快的色彩演绎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诗意生活。我不想简单的用“风景”这个概念来述暖玉的作品,似乎低估了其价值。她的作品是景色,更是一种发乎内心、动之于情的激情创作。一直以来,生活都被她顶礼为所有艺术形式的灵魂,比如执着山谷、悠长溪水、阡陌田园,还有来自秋天馈赠的瓜果,既便是满坡落英缤纷,总有一抹亮色在她画布上斑斓。而那些宁静田园的背后实则是对当下浮躁世风的一种反思,也是一种召唤!召唤回归天趣与自然。都说幸福所呈现出来的模样,是能被感知的。看,玉米地披衣的骨子里,闪烁着金色的荣耀。摇曳的花朵诱因着蝶儿双双飞。鹊在枝头欢腾的鸣唱,都被暖玉用油画语言回归诗性表达,传感大自然的恬静、安然,传递人性回归生活的本心。依着夏日的门楣看暖玉作画,时光总是匆匆一晃。她画笔下的风,自由,即兴写意。那冒着炊烟的农家、篱笆墙上的影子,有一种宁静悠远之美,使人能感受到故乡泥土的亲切。从暖玉画中走出来的时候,依稀芬芳满衣。原来,美丽的邂逅竟是如此简单,无需在现实和梦境的缝隙中转换角色,也不用说遥远的楚河汉界,仅一个悠然的转身,便拉近了与世外田园的距离。
  作者简介:暖玉,原名孔延利,服装设计师、诗人画家,祖籍山东现居西安。现为中国诗歌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并为中国书画联盟签约画家,陕西省作家书画院、西安市美术家协会、西安市油画艺委会会员、终南女诗人油画院副院长。诗画作品刊登于:《光明日报》《青海日报》《北海日报》《香港大公报》《三秦都市报》《诗潮》《延河》《辽宁青年》《诗歌风赏》等报刊杂志。诗画作品荣获《光明日报》举办的全国文学赛事两次二等奖。
  暖玉油画欣赏



【作者简介:】何俊锋陕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美术评论家,陕西省中国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安美协学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道法终南》杂志社社长、总编,《三秦视点网》总编辑。
责任编辑:张娜

上一篇:宝鸡扶风:苦中药种出甜日子

下一篇:“民心向党,抗击疫情”——书画捐赠活动在雄安新区举行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