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父爱如山,每个人对父亲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父爱的体会也会随之变化,大概只有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父爱的深沉。
在童年的记忆中,父亲这个角色其实是被动的,名义上是一家之主,要养家糊口,不管在家庭和外面,不能和母亲一样事无巨细、亲力而为。实际上我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的事也完全是由母亲做主,大概是为了努力在子女面前保持权威的形象,所以父亲和我们交流的时间并不是很多。然而正是这位平凡的父亲,却给了我广阔无边的爱,是他,让我得以健康茁壮地成长;亦是他,给了我经历磨难的决心和信心。不知道是因为自己成熟了,还是懂事了,最近常常会想到父亲,想着想着,便会有许多关于父亲的记忆涌现在脑海。
小时候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爸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能做的就是干好自己的苦力,你可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更有本事。”我没有令父亲失望,我的成绩一直比较好。虽然在年复一年的体力工作后,他挺拔的身姿已日渐佝偻,但是每到开家长会的时候,父亲都会变得昂首挺胸。
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他言语不多,偶尔听到他给母亲说话,也多是对于亲戚子女的赞许,也许也就是那些不经意的话题,使得我努力的去做父亲所称道的几乎所有的事情。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小时候,父亲经常会带着我们到地里,让我们学着干些农活。现在想来,那时候父亲边干活边从泥土中“挤”出的那些带着泥土味的朴素道理,让我们耳濡目染,受益匪浅。
“化肥不能直接放到种子上,要离开一点,让苞米苗慢慢吸收,才长得好。人过日子也一样,细水长流才能吃喝不愁。”
“花生秧子长太高,肥料就不供土里的花生了。做人也是,不能太注重外表,内心美才最重要。”
“老话说得好,‘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种地得勤快,偷懒就没有好收成,跟你们学习差不多,不用功学,就学不好。”
自从外出求学至今,已经很少跟着父亲下地干活了,但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道理,却时常萦绕耳边。正是听惯了这些朴素的道理,我才能在生活中不论遇到怎样的人、怎样的事都能以宽厚相容,以坦诚相待,总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最终凭借自身努力过上了理想的生活。
现在父亲年龄大了,也有些小唠叨,变得特别关注儿女们的生活状况,每当我们出门时间一长不回家,父亲就会到处打听我们的消息,有时候正在工作时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听着他反复的唠叨,会觉得有点烦,但放下电话后就会感到非常后悔,他老人家对我们的关注,正是人老后对子女更关切、更慈爰,父亲他深深爱着我们,我们何尝也不深爱着父亲!此后,每次离家时,我总是尽力挑选父亲不在家的时候走。因为我不忍心看着父亲依依不舍的表情。
如今,父亲仍然耕作在那片农田里,日复一日,辛苦依旧,年轻却早已不再,身体亦一年不如一年。近几年,我只顾忙着自己的事业和感情,常常忽略了他们。我知道,在他心里面,他实在不舍得他的女儿受一点委屈,遭一点磨难。最近他身体不是很好,我每次打电话劝他去医院,他都推却,他总是重复着那句话,“只要你们过得好,我就放心了。我没事的,手术就到春节的时候做吧,那时候你们都回家,有人照应”。
我也终于到了为人父母的年龄,可是直到今天,我才悟到了父爱的伟大,父亲即使身受病痛折磨,都不想拖累他的子女。都说养儿为了防老,可是从未听过他提过什么要求,或许直到现在他都只是希望他的子女能过得幸福,却从来没有想过他自己,也许这就是父爱的无私吧。(白水县文化馆 黄梦鸽)